研究班的30多位学员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学习成果,充分体现了他们对《重编施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论文汇报围绕该经典著作展开,涵盖了理论、临床、教学、个人实践以及中西医治疗思路的探讨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多元化的学术视角。
学员们的汇报不仅体现了对施注涪陵古本的深刻理解,更展示了将古老智慧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创新思维。这种结合正是研究会的宗旨所在,旨在推动中医药学术的传承与创新。

青城山学术会议同学论文题目及照片
2024年10月18日下午宣读论文(8人)
1. 102马蕾:重编施注涪陵古本的过程和意义。

2. 303高耀华:麻黄汤类方应用体会。

3. 411张仲林:试论太阳病篇的急重症、难治症和死症。

4. 207李妙媛:从柴胡汤证篇看仲景的辨证论治过程。

5. 103郑崇勇:五苓散加味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一例。

6. 502刘佳玲:试论《伤寒论》或然证与三焦之间的关系。

7. 307周珏:《伤寒杂病论》“痞证”辨治及泻心汤方现代研究概况。

8. 203陈连:从教学方式和课程的构建及组织浅谈马寿椿老师教授重编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的特点。

19日上午宣读论文(12人)
1. 202吴俊梅:《重编施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之六经病针灸应用特色。

2. 401李晓辑:三阴三阳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

3. 106曾晓清:一例失眠误治的思考——阴阳两虚,惟补其阳。

4. 302蔡晓梅:《重编施注涪陵古本伤寒论》太阳病篇桂枝汤证针灸穴位理解与思考。

5. 105周梅:《伤寒杂病论》在线教育模式研究。

6. 311苏筠霞: 新编施注涪陵古本《伤寒论》太阳病篇小便不利的针药治疗探讨。

7. 104王行:从小柴胡汤条文按语看《重编施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施注特点。

8. 301施寅杰:浅谈经方治鬼神类神志病的几个方向。

9. 403魏东:基于Anki系统和大模型技术的《伤寒论》背诵学习方法。

10. 505磨红玲:从循证医学视角看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椎病。

11. 205谭胜乔:论桂枝汤与心阳的关系。

12. 405李佳贞:从太阳病篇看仲景脉学。

19日下午宣读论文(8人)
1,201宋海坡:《伤寒论》太阳病津液疏通理论探讨。

2. 407王文兵:试论《重编施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太阳病篇针灸疗法特色。

3. 305张晖光:从小青龙汤证看仲景捉证。

4. 503李小玲:我对太阳脉浮主表阳明脉浮主里的认识。

5. 504姚雪渝:桂枝汤治疗过敏性鼻炎。

6. 212 罗元朋:小柴胡汤浅述。

7. 511游枫:浅谈《伤寒杂病论》太阳病篇的自汗。

8. 游向前:西学中临床医生的困惑与出路。

9. 309曹萍:我对桂枝汤的理解。

10. 508蔡金廷 :《重编施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太阳篇针灸梳理。

11. 403魏东:探索AI大模型的奇妙世界。

七位不能参会的同学提交了论文:
1. 魏文著:肝气窜触身嗳气柴胡桂枝汤捉证探讨;
2.陈实:从泻心汤类方看伤寒论的辨症论治;
3.佟麟:谈谈马寿椿老师教新编伤寒论的特点;
4.王辉:论五苓散证的病机在三焦;
5.李军:从术数角度小议桂枝汤;
6.潘松易:浅刺疗法的理论基础与中外临床探析;
7.陆英:我对《伤寒论》桂枝汤证篇的学习心。
编辑: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