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dmin

研究会向成中医捐赠文献活动

       2024年10月21日上午,世界伤寒杂病论涪陵古本研究会向成都中医药大学捐赠图书仪式在温江校区图书馆四楼名师印记厅举行。(本文附捐赠仪式上的发言和讲话)       特别感谢余𥌓光校长、杨殿兴教授、李正华教授等对研究会回到成都中医药大学举办学术研讨会的殷切期望。这份支持和期待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进一步推动涪陵古本的研究工作,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贡献绵薄的力量。       衷心感谢成中医副校长国锦琳教授、全国名医张发荣教授出席捐赠仪式并致辞。针灸系廖方正教授、伤寒教研室组长和研究会学术顾问鲁法庭老师及其他领导和师生参加了捐赠仪式。你们的出席使得此次活动更添意义。特别感谢图书馆赵馆长、林老师,对外合作处佟处长、陈处长、两办刘主任,以及校友联络会的唐老师的热情接待,让我们倍感温暖。         研究会会长马蕾代表研究会向学校捐赠《重编施注伤寒杂病论(涪陵古本)》(中文版)和《伤寒论临床阐释》(英文版),国锦琳副校长向研究会颁发了捐赠证书。在仪式上,海外校友、研究会荣誉会长马寿椿、研究会秘书长高耀华、学术部部长吴俊梅博士等发表了捐赠感言。此次回归母校捐书,不仅是对母校培育之恩的微薄回报,更是传承中医药文化、支持学术发展的一份心意。母校的热忱欢迎让我们深感荣幸,仿佛又回到了求学时光。 衷心感谢国锦琳副校长代表母校邀请研究会回到成中医举办学术研讨会。愿母校成都中医药大学桃李芬芳,继续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培育英才!        捐赠仪式后,我们在学校校友会的陪同下参观了校园和博物馆。       门口挂着“步景堂”匾额的药房,台柜齐全,再现了清代药房。据导游老师介绍,”步景堂”的景字为张仲景的“景”。这个名称既是对张仲景的致敬,也是对自身的一种期许和要求,表达了传承中医精髓、造福民众的理念。 参加此次捐赠仪式的列席嘉宾有: 胡波(胡氏儿科传人,百安国医馆馆长) 陈霞(成都叁仁堂理事) 参加此次捐赠仪式的研究会成员有: 马寿椿、李兰、吴俊梅、郑崇勇、刘佳玲、陈连、高耀华、李晓楫、马蕾。 “海外校友向学校图书馆捐赠图书” 魏东:利用AI 整理录音 姚雪渝:初校 马蕾:录音及总校 附      研究会荣誉会长马寿椿博士发言:        我在成都中医学院读书之前,跟师学习,我的老师是施济民,因此受施济民所传授,跟施济民学临床。后来我就决定把这一本书(重编后)通过出版社出版出来,便于学习。        首先我们成立了一个研究会来研究和学习这一本书。所以这是最近我们开了一次学术会,是我们研究班(学习)两年以后的一次学术讨论,就是关于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这本书。我们现在是想向世界推广伤寒杂病论,这个桥梁就是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因为它是仲景的仲景学说的全部内容。                 这本书伤寒部分比对了一下,和唐本伤寒论和孙思邈在那个《千金翼方》里面的伤寒论是一致的。所以我们觉得也是有历史渊源的,可以考察的。我们想以这个作为一个载体,向世界推广伤寒杂病论,争取对我们中医学能够有所发展,继承和发展。这个学会这个班第一是要推广,我们的责任,要研究,要推广,同时也含有继承的意义。这是我对《重编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的一点简单的介绍。         第二本书, 是英文书,《伤寒论临床阐释》),翻译家叫做Dr. Bensky […]

青城问道- 学术会议后的心灵盛宴

这两天的活动(马寿椿)        学术会议结束次日,十月二十日(星期天)8点半,在景区的陪同下,参会人员游览了青城山景区90分钟(根据身体状况,部分未参与)。    10:30,集体去建福宫,成都市道教协会会长,全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明心在会议室接待了我们,陪同的有汪会长、易会长,还有从西雅图专程赶来的张会长海外弟子莫道长。        会场幽雅,一人一杯青城茶。张会长、马老师分别致词,马蕾会长代表研究会向张会长敬赠了礼品,张会长向研究会回赠了礼品。送每一位参会者串珠、葫芦、护生符等礼品,都是加持过的。         张会长智慧,幽默,一身正气,一身法力,接触一个人,刹那间便能洞彻,同时散发出正能量。(临场不止一、二个神奇案例,涉及隐私,在此不表)。张会长还举重若轻地回答了同学们的一些问题,诸如辟谷、制药售药等。         会后招待同学和来宾午餐,席间有青城洞天乳酒。餐后张会长率其他道长送我们到山门,合影惜别。踏上归途,会务组已帮助大家做好了安排。         这是一场高规格的医道交流!文化碰撞盛宴!         平时张会长忙于工作和修炼,常人很难见到她,这次她专程从香港赶回来见我们,三生有幸!感谢张会长! 研究会感谢(马蕾)         平日里,张会长忙于工作与修炼,鲜少露面。此次张会长不辞辛劳,专程从香港赶回,与我们相见,并赠送给研究会珍贵的天师符,天师符为增运、化解破运的最高法令。从古到今就是道家一个最大的符箓。实在令人感激不尽。张会长的盛情厚谊,我们铭记于心。         同时,我们也要向建福宫汪会长致以诚挚的谢意。汪会长对我们的关怀备至,热忱相助,让我们深感温暖。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讨会的顺利举办,离不开青城山景区(前山)外山管理处和青城山庄陈总的鼎力支持。正如张会长特别嘱咐的那样,我们对他们的慷慨相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图片搜集:谭胜乔    编辑:曹萍

缅怀施济民先生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施老弟子、研究班班主任、主讲教师马寿椿率领世界伤寒杂病论涪陵古本研究班同学,与施老弟子及再传弟子、以及来宾一共近50人从全国各地、从海外相聚山城重庆,参加祭奠施济民先生的活动。 10月17日上午,山城秋意正浓,蒙蒙细雨之中,怀着肃穆敬仰的心情,已至耄耋之年的一代弟子马寿椿老师、李少晧老师、李兰老师、邓宁生老师、董子敏老师带领大家来到公墓。 施老墓坐落在半山腰,翠竹环绕,墓联上写着“一代名医”,“橘井香浓珍佳致,杏林春暖解苦难”。 研究会会长马蕾,施老再传弟子,施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重编发行者,随研究班部分同学参与祭拜。 研究班同学游向前和陈连主持了祭奠仪式:“今天,我们从五湖四海聚集在这里,怀着共同的心愿,缅怀我们敬爱的施济民先生。施老不仅是一位卓的中医,更是一位为人师表的教育者。施济民先生是四川四大名中医之一,一生治病救人无数,妙手回春。同时,他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中医学子。今天前来悼念施老的有:施老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他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铭记施老的教诲和关怀。此外,还有来自世界伤寒杂病论涪陵古本研究班的同学,以及许多崇敬施老的来宾们,感谢你们的到来。纪念仪式正式开始” 研究班代表马寿椿老师和施老弟子代表邓宁生老师上前点香,对恩师的无限怀念都寄托在袅袅上升的轻烟之中。 接下来,精神矍铄的李少晧老师致辞,深情回忆了施老的点点滴滴。听者无不动容,感受到其对恩师的缅怀之情(文章附后)。 研究班班长吴俊梅代表班级饱含深情诵读了祭文(由研究班学员王辉同学撰写,全文附后): 诵读完毕后,研究班学员、施老弟子和来宾三鞠躬,向施老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根据传统习俗,为施老烧纸祭奠,表达我们对施老的思念与敬仰!此情此景,施老在天之灵今天一定倍感欣慰! 这次祭奠活动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传承的重要性,正是一代代医者薪火相传,中医才能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壮大发展。研究班深受施老之恩,每一个同学的心中都有一个最朴素的想法:给施老敬一次香,鞠一个躬,表达心中的感激和崇敬之情。今天终于圆梦,24名同学代表完成了研究班的心愿! 拜别施老,师生奔赴青城山,准备为期三天的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的学术研讨之旅。此次系列活动,祭拜施老,学术研讨会,和青城问道由研究会组委会主办。 荣誉主席:马寿椿,主席:马蕾,组委会委员:高耀华 吳俊梅 郑崇勇 姚雪渝 陈连 王行 魏东  刘佳玲 李妙媛 谭胜乔 李小玲。 学好伤寒杂病论,让更多的人了解伤寒论并服务于人民,才是对施老最好的纪念! 感谢施老弟子群老师们和召集人邵有勇师兄,和各位施老弟子、嘉宾来宾对此次祭拜与学术活动给予的高度支持! 感谢施老弟子群孟仕立师兄和在重庆的研究班学员姚雪渝等为祭拜活动顺利进行而做的前期的准备工作! 感谢研究班同学捐款用于施老墓地维修和学术思想的继承! 下山后,众人在山脚合影留念。 附1:李少晧老师致辞: 各位老师、同学、来宾,你们好! 我代表施老弟子热情地迎接你们,共同祭奠、缅怀施济民老师。 施老离别我们五十一个春秋,弟子们遵循传统习俗每年为施老扫墓,寄托哀思,向他汇报成绩,展望未来,完成老师遗愿,竭力为弘扬中医而奋斗的意志。 施老江苏栗阳人,生于1888年,卒于1973年,享年85岁。系中医世家,博学多才,精通医理,实践经验丰富,临床善以《经方配针灸》疗疾,每每指下成春,深得人们爱戴。 施老毕生留下十多部著作,皆掷地有声!其中如:寿椿老师,李兰老师,马蕾会长,多位教授、专家、学者协助向世界出版的《重编施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一书,可谓代表之作,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施老特别重视培养中医人才,讲经论道,言传身教,指导实践,潜移默化……培养大批中医人才,分布五湖四海,以中医为人们服务。八旬后,有人说他搞空事,他豪言:我虽老但能坚持半天搞,养成中医接班人胜过万金收获了! 施老全心全意为中医事业作出了不朽成绩,在90年代,被四川省医史学会评定为清朝末年以来,四川的”四大名医”之一,他不愧实至名归,他是我们尊爱的《一代名医》,学习的榜样,他的精神鼓励我们精进! 施老弟子们拜诵 附2:研究班拜祭(王辉撰写、吴俊梅拜诵) 岁在甲辰,时序季秋。良辰吉日,百福千祥。 慎终追远,师恩难忘。弟子寿春,率班前往。 抚今忆昔,念君堂堂。肃立墓前,大礼共襄。 吾师施公,匡世济民。幼承庭训,饱读诗书。 情趣高雅,尤擅岐黄。精研针灸,通晓伤寒。 巡回医疗,风雨十年。治病救人,享誉蜀川。 著述授徒,治学以严。始获古本,朝夕揣研。 详加注释,终成瑰篇。新编付梓,天下遍传。 今承师志,布道成班。学子英才,四海有缘。                树高有本,流长有源。今以诚心,奉以薄奠。 桑梓殷殷,赤子拳拳。敬拜师尊,日月长天。    重编施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研究班学员敬诵。 […]

首届研讨会学员论文发言

研究班的30多位学员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学习成果,充分体现了他们对《重编施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论文汇报围绕该经典著作展开,涵盖了理论、临床、教学、个人实践以及中西医治疗思路的探讨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多元化的学术视角。        学员们的汇报不仅体现了对施注涪陵古本的深刻理解,更展示了将古老智慧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创新思维。这种结合正是研究会的宗旨所在,旨在推动中医药学术的传承与创新。 青城山学术会议同学论文题目及照片 2024年10月18日下午宣读论文(8人) 1.  102马蕾:重编施注涪陵古本的过程和意义。 2.  303高耀华:麻黄汤类方应用体会。 3.  411张仲林:试论太阳病篇的急重症、难治症和死症。 4.  207李妙媛:从柴胡汤证篇看仲景的辨证论治过程。 5.  103郑崇勇:五苓散加味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一例。 6.  502刘佳玲:试论《伤寒论》或然证与三焦之间的关系。 7.  307周珏:《伤寒杂病论》“痞证”辨治及泻心汤方现代研究概况。 8.  203陈连:从教学方式和课程的构建及组织浅谈马寿椿老师教授重编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的特点。 19日上午宣读论文(12人) 1.  202吴俊梅:《重编施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之六经病针灸应用特色。 2.  401李晓辑:三阴三阳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 3.  106曾晓清:一例失眠误治的思考——阴阳两虚,惟补其阳。 4.  302蔡晓梅:《重编施注涪陵古本伤寒论》太阳病篇桂枝汤证针灸穴位理解与思考。 5.  105周梅:《伤寒杂病论》在线教育模式研究。 6.  311苏筠霞: 新编施注涪陵古本《伤寒论》太阳病篇小便不利的针药治疗探讨。 7.  104王行:从小柴胡汤条文按语看《重编施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施注特点。 8.  301施寅杰:浅谈经方治鬼神类神志病的几个方向。 9.  403魏东:基于Anki系统和大模型技术的《伤寒论》背诵学习方法。 10.  505磨红玲:从循证医学视角看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椎病。 11.  205谭胜乔:论桂枝汤与心阳的关系。 12.  405李佳贞:从太阳病篇看仲景脉学。 19日下午宣读论文(8人) 1,201宋海坡:《伤寒论》太阳病津液疏通理论探讨。 2.  407王文兵:试论《重编施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太阳病篇针灸疗法特色。 3.  305张晖光:从小青龙汤证看仲景捉证。 4.  503李小玲:我对太阳脉浮主表阳明脉浮主里的认识。 5.  504姚雪渝:桂枝汤治疗过敏性鼻炎。 6.  212 罗元朋:小柴胡汤浅述。 7.  511游枫:浅谈《伤寒杂病论》太阳病篇的自汗。 8.  游向前:西学中临床医生的困惑与出路。 9.  309曹萍:我对桂枝汤的理解。 10.  508蔡金廷 :《重编施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太阳篇针灸梳理。 11.  403魏东:探索AI大模型的奇妙世界。 七位不能参会的同学提交了论文:  1.  魏文著:肝气窜触身嗳气柴胡桂枝汤捉证探讨;                        […]

《重编施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学术交流

交流的盛宴         深感荣幸能与大家共同见证这场精彩纷呈的盛会。我们有幸聆听了杨殿兴教授关于《六经病证治规律研究》和苏晶教授关于《伤寒论主要版本及流传的疏理》的精彩演讲,感谢他们的精心准备,既有个人见解,又切合我们的教学实际,拓宽了大家的视野!同学们纷纷表示还想再听,研究会也已经向他们转达了同学们的愿望和研究会的邀请。 嘉宾李正华教授、文金明老师、李少晧老师、鲁法庭老师和王竹行老师,热情洋溢,从多个角度阐释了学习中医经典的重要性,充满了人生智慧和从医经验的结晶。其中李正华教授更是对研究会的发展作出了长期积极的贡献!   施老弟子群的代表李兰老师、施老弟子群召集人邵有勇先生,施老二代弟子孟仕立先生纷纷回顾了施济民老师和施老弟子马寿椿老师的教诲。 荣誉会长和班主任马寿椿老师、两位班长高耀华秘书长和吴俊梅学术部长,会长马蕾的发言均简短有力,既鼓舞士气,又不落俗套。 多元的论文汇报        同学们的论文满满当当,排满了18 日下午和19 日全天,会议不得不取消茶歇时间。论文汇报围绕《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展开,涵盖理论、临床、教学、个人实践以及中西医治疗思路的探讨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多元化的学术视角,令人耳目一新。 无论是从业医生,还是自称小白的中医爱好者同学,都展示出对于此段学习的思考和论文汇报的认真态度。        通过论文写作,无论是首次进行论文写作,还是专业的医生博士,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还有因为工作繁忙而未交论文的同学受到其他同学学习劲头的启发,而决心要补交论文。        正如论文评审组李妙媛同学所说: 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令她感到感动。有些同学,一稿的反馈意见上午提出,下午一看,已经收到了七、八遍的改稿。才艺绽放的舞台。       晚会上,晚会主持人郑崇勇、曹萍精心安排节目顺序,创造性地设计过渡环节,同学们、来宾和家属们的表演精彩纷呈,展现了研究班成员的多才多艺。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更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 我们的会议主持人陈连和游向前、学术主持人高耀华、吴俊梅、郑崇勇、李妙媛、刘佳玲和晚会主持人个个风格鲜明,专业大气有之,生动活泼也有之。既能调动全场气氛,把握全场,也能很好照顾到每一位参与者。 研究班的独特魅力        研究会向优秀志愿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同时感谢对研究会赞助的同学们!通过这次研讨会,相信大家对研究班同学的优秀、有趣、互助、友好等特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正是我们研究班的独特魅力所在。 正如研究班同学张晖光所写:        从17号开始到今天的问道,整个活动安排得紧紧有条,让人期待。在这里,不仅是学习的收获,也是相聚的快乐,更有心灵的愉悦和升华。就像锅庄舞一样,有欢快激昂的调子,有节奏欢快的动作,活跃了轻松的气氛,却凝聚了彼此的志向,我很开心。 马寿椿老师对此次学术会议的策划组织工作非常满意,在会务群里,多次对筹备组,会务组,宣传组,论文评审组等职能部门进行表扬,同学们也表达了发自内心的感谢。学术会的成功举办,同学们的论文发言,也让参会的专家有诸多感受。同学们在离别之际,也纷纷发表情真意切的感言,所有参会人员的共同感受可用“意犹未尽”四个字概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期盼,盼望着重聚于下一次学术盛会。我们节选了部分微信留言,这些留言不足以表达专家们和同学们的心声,后续我们将专家和同学们的发言及感悟进行专题发表,以飨读者。 编辑:曹萍 修改于2024年10月31日

六经病证治规律研究 – 杨殿兴

好消息!学术组专家讲座又开始了! 在十月青城山召开的研究会第一届学术会上,研究会学术组及顾问组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伤寒专业博士生导师杨殿兴教授的讲座“六经病证治规律研究”横贯古今,联系历代大医家的临床研究,条分缕析,同学们听着非常入迷,反应“听了杨教授的讲座,理清不惑,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同学们的期盼下,应马老师的邀请,杨殿兴教授将此专题细化成系列讲座,在研究会两个大群无偿宣讲,现杨教授为大家录制了第一讲:《六经病证治规律研究(总论)》,今日在研究会各群隆重推出,欢迎大家聆听、学习! 讲座音频:

2024 年马老师讲课音频

讲课音频 补充材料 1 2024年第四十一课,辨阳明病脉症篇 – 第165~174条 2 2024年第四十二课,辨阳明病脉症篇 – 第175~184条 3 2024年第43课,辨阳明病脉症篇 – 第185~194条 4 2024年,第44课,辨阳明病脉症篇第5讲 195~202条 5  2024年第 45课,辨阳明病脉症篇第6讲 203~209条 6 2024年第 46课,辨阳明病脉症篇第7讲 210~216条 7 2024年第 47课,辨阳明病脉症篇第8讲 217~220条 8 2024年第 48课,辨阳明病脉症篇第9讲 221~224条 9 2024年第49课, 辨阳明病脉症篇第10讲 225~230条 10 2024年第50课, 辨阳明病脉症篇第11讲 231~234条 答231条问 11 2024年第51课,阳明病篇复习 12 2024年第52课,少阳病篇 13 2024年第53课, 辨太阴病脉症篇第1讲 244条~251条 14 2024年第54课,从坎离谈水火 15 2024年第55课, 辨少阴病脉症篇第2讲,252条~257条 […]

2023年马老师讲课音频

讲课音频 补充材料 1 2023年第一课:马寿椿老师讲仲景药物剂量折算 预习《名医别录·序录》 2 2023年第二课:马寿椿老师讲伤寒论-辨太阳病用桂枝汤法脉证篇第三1 ~ 9条 3 2023年第三课:马寿椿老师讲伤寒论-辨太阳病用桂枝汤法脉证篇第三10 ~ 18条 4 2023年第四课:马寿椿老师讲伤寒论-辨太阳病用桂枝汤法脉证篇第三19 ~ 28条 5 2023年第五课:伤寒论-辨太阳病用桂枝汤法脉证篇第三29 ~ 33条 1. 叶天士论战汗2. 刺其已衰事必大昌 6 2023年第六课:马寿椿老师讲伤寒论-辨太阳病用桂枝汤法脉证篇第三34 ~ 38条 7 2023年第七课:马寿椿老师讲伤寒论-“辨太阳病用桂枝汤法脉证篇113条 1. 太阳病第七讲讲课资料(一)2. 太阳病第七讲讲课资料(二) 8 2023年第八课(补讲篇),太阳病,温病 1. 太阳病第八讲讲课资料(一)2. 太阳病第八讲讲课资料(二) 9 2023年第九课,太阳病桂枝汤法全篇1~38条 10 2023年第十课,辨太阳病用麻黄汤法脉症篇39~48条 颈痛病例 11 2023年第十一课,辨太阳病用麻黄汤法脉症篇49~53条 十一讲补充-关于捉证(马寿椿) 12 2023年第十二课讲 复习辨太阳病用麻黄汤法脉症篇39~53条 13 2023年第十三课,辨太阳病用青龙汤法脉症篇54~57条 14 2023年第十四课,辨太阳病用柴胡汤法脉症篇58~64条 15 2023年第十五课,辨太阳病用柴胡汤法脉症篇65~67条 […]